• slider image 62
:::
海運新聞討論版

[分享]倫敦國際海事中心地位滑落

whyme910
2005-04-18 21:49 #
2005-4-13 縮圖 圖:倫敦海事中心欠缺遠景規劃,地位近年備受挑戰,值得其他港口警惕 英國最大船東之一,A.P莫勒馬士基集團旗下的馬士基公司,最近猛烈批評英國政府無力保衛倫敦作為國際海事中心的地位,一度領先全球的倫敦只淪落至「稍佳」的地位;此外,英國港口三年前起已不敷應用,當局對發展港口仍然議而不決,有如把經濟繁榮送給鄰近國家。 馬士基公司行政總裁赫辛日前在由北歐商會和倫敦海事會於格林尼治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表示,英國早就應該有一套綜合性、全國性的海事政策,這對保持倫敦的航運業中心地位刻不容緩,但仍遲遲未見行動,令人洩氣。 新加坡已公言要成為國際一級航運業基地,希臘和丹麥也有意成為世界級航運專業知識中心,赫辛質疑英國到底還要等什麼。 「似乎有人還沉醉於昔日光輝。」他說:「但我敢說,倫敦已由『地位超然』跌至與其他稱為『海事中心』的地方差不多,可能只比其中一些較好。」 新加坡趕上倫敦 「政府沒錯是說了很多,英國航運公會也說了些安慰人心的話,但實際行動到底在哪裡?世界在拋離我們。」他強調英國的海事相關經濟總值達到370億英鎊,直接及間接聘用僱員25萬人,不容不察。 赫辛建議,英國可仿傚其他歐盟國家,承包訓練海員的費用。這最終可令他們成為倫敦海事服務中心的中流砥柱。 除抨擊英國的海事中心政策裹足不前外,赫辛又毫不客氣地指出英國的港口規劃需要一次「大革新」。 全英國只有修鹹頓和菲力斯托可以停泊大型貨櫃船,是不健康的現象。鹿特丹港去年貨量激增了100萬TEU,很大部分與英國港口處理能力不足有關。換句話說,英國是把自己的港口經濟繁榮輸送給了別國。 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主席克爾甸連說,情況已經敲響警鐘,但似乎從未有人認真對待,而政府官員就只表示會與各方保持對話。 08年前無新規劃 由2002年起,英國港口的處理能力已顯然不足,包括旺季在內每年有八個月時間港口設施不敷應用,但似乎2008年之前也不會有任何新發展的實質計劃,就算過了2008後一段長時間也不會有什麼實際動作。 赫辛又炮轟英國政府面對陸路運輸擠塞,仍不積極發展海鐵聯運。英國再不解決港口和貨運鐵路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物流成本甚至生活成本會愈來愈高,令國家競爭力急轉直下。
2005-04-13 23:26 #
whyme大大,請問英國物價為什麼那麼高?跟運輸有關係嗎?
whyme910
2005-04-17 11:57 #
很抱歉,完全無關。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由於國民所得提高,社會福利增加,政府課稅也較高,即使對生產者課稅,由於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會轉嫁給消費者。因此,高物價在先進國家是很普遍的現象。以北歐國家而言,英國並非物價最高,而是瑞典。國民所得最高國家,目前為挪威。 英國的航運如此發達起源於十八世紀,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在全球落後地區,採行殖民主義,將當地特產以低價收購,再以海運送回歐洲以進行貿易,因此當時有「日不落國」之稱。當時,全球海運焦點開始在歐洲形成,1688年英國愛德華‧勞依茲先生(Edward Lloyd)所設立之Lloyd's勞合社為主要控制海上保險市場之一的海上保險公司。1871年英國議會通過決議,承認勞合社為一個保險社團組織。勞合社經由向正負註冊,取得法人資格,但只能被限制於海上保險。1911年英國議會取消此限制,才允陶狾X社經營一切保險業務。1986年勞合社遷至英國倫敦市區拉艾姆街之新大樓,迄今勞依茲大樓為英國倫敦市區觀光景點之一,也是全球海事菁英憧憬之發展地,能夠在勞依茲大樓上班即是肯定您的專業能力。
2005-04-18 21:49 #
感謝解說~ 講到了LR,今天看到聯合報的紐時週報廣告,有看到LR在徵Engineering Surveyor,不知是否是驗船師。難得在報紙上看到徵船員或是航海工作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