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SOLOMON CHEN 陳彥宏老師臉書:
敬致長榮海運董事長的一封公開信
張董事長正鏞先生您好:
我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的老師陳彥宏,很冒昧的寫這封信給您,因為也不知道要寄哪裡,更不知道您會不會看到,因此,就以公開信的方式來表達。希望,不管是喜歡我的人,還是痛恨我的人,總會有人,會把這信的一點點信息轉達給您。
首先,還是要依據我們從媒體得悉的信息來恭喜長榮海運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簽訂了「學士後航運技術人才專班」的大好事情。雖然我們很遺憾這樣的事情必須保密到身為繫上老師,竟然什麼都不知道,還要等新聞來通告雖;然我們也很遺憾,這事沒有循正常的行政程序,好讓我們可以更妥善更圓滿的來完成這件好事。不過我想,對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對外形象與業績總是加分的,也因此必須在此鄭重地表達感謝長榮海運對於國立高雄海洋大學的支持之意。
由於這事的嚴謹保密,除了媒體知道以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是渾然不知的、交通部的長官們,特別是主管海事教育的航港局船員組的長官們也是不知情的,這也是這過去十天,我經常被海洋大學的老同事以及交通部的朋友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的談話議題。這更是我過去十天經常被學生們憂心地問這個「學士後班」會不會衝擊到他們的未來。
基本上,對於這個問題,我總是回答:「你問我,我擲筊問神嗎?」
韓愈的《師說》中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雖然,我目前忝為人師,但是對於這個專班的大事,我亦有惑,所以無能為任何人解也。
我想,長榮之所以能長榮,肯定就是能有出類拔萃的不同想法與策略,才能屹立於競爭激烈的海運事業,因此,也只好藉由這封公開信,從我個人膚淺的論點提出一點看法,尋求您的解惑與斧正我以紛亂的思緒和情緒。
從船員供需的角度來看,依據2016年1月交通部航港局的「我國船員組成結構與在船服務船員現況調查及未來人力供需推估規劃案」的資料來看,台灣其實不僅是不缺船員,而且是有過剩的問題,一大堆有執照的船員上不了船,特別是您這次要招的「航海」部門已經是嚴重過剩,甚至發現有很多公司是拿合格船副當水手用的,一大票熱血的學生沒船上的事實數也數不完。也因此,有海洋大學的老師直接告訴我,即使要招生,也應該是招「輪機」而不是「航海」。
從船員素質的角度來看,我想這是個最不用擔心的問題,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基本上,長榮海運一向都是國內三校航輪菁英的最愛,而事實上也真的是只有成績好的、聰穎乖巧的才能獲得長榮的青睞。
或許也有人提出來說,現在船員普遍能力差、素質低。但是,如果能進長榮的還是能力差、素質低,那麼全台灣的海運界都可以關門了吧?當然,或許治事嚴謹,期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人會如是說。
但我們持平來看,講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就好,這幾年學生入學成績標準愈來愈高,學生的英文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從這些事實來看,這些孩子們應該都不笨!
在此,我不得不舉我個人的例子來向您報告,1992年我自英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回海洋大學任教,上過幾週課以後,我向我的大學導師盧翰飛先生抱怨說:「老師,我感覺現在的學生程度很糟糕,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我記得我的導師微笑的回應我:「我當時看你唸大學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
這個棒喝讓我有了很大的改觀。
就像《侏羅紀公園》電影中的台詞:「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finds a way)」一樣,我發現所有的孩子們,都會慢慢地找到他們的出路,所有的孩子們也都會成長茁壯,特別像是在貴公司裡面能存活下來的那些現在的菁英們,哪個不是上船或進公司後,在「壓力」與「需要」下才漸漸成長與茁壯的?更何況國際航運市場上日新月異的科技與事物、更換不斷的公約與法規,也只有長榮這樣大規模的公司有能力將「優秀」的船員訓練培育成「傑出」的管理人才。
再從船員調度的角度來看,長榮海運現階段的船副的合約,比以前合理且人性化的普遍縮到七個月了。這是個好事,代表是我國的船員僱傭制度已經又往前邁了一大步。但是,據我們的瞭解,這些下船船副們的候派時間有60天、90天、120天、150天甚至更高的。因此,如果可以讓下船船員休息維持在60天以內,或許長榮船隊的人力籌碼就多了許多,應該也不會缺太多人。
回歸到船員教育的層面,依據2016年3月的「交通部航港局辦理專屬海事教育訓練機構之可行性評估規劃案」的研究報告,「學士後專班」的確是台灣在廣設大學後,目前大學生過剩現況下,快速遴選與培育菁英的一個手段,但是設班的先決條件是三校的海事教育已經偏離、已經失效、已經無法供應國內所需時,才適合啟動的機制。
客觀地來看,目前三校再怎麼混、再怎麼爛,似乎也都還沒達到這個要件。更何況,長榮海運總是那學生搶著爭取的。就白話一點說,即使爛,也是比較不爛那個。
再退一步想,如果長榮海運真有心要培養出具備長榮風格的海員,或許大不了就從三校或現有的船員市場中精挑個30位,集中到長榮船員訓練中心,由長榮自己來原汁原味關起來魔鬼密集訓練一個學期,這也比這次的「學士後專班」委由高海教師混合長榮師資的從頭訓練三個學期來得經濟、有效、及時,不是嗎?
從上面的幾個角度來思考,長榮海運開辦這個「學士後班」到底是為什麼?我要怎麼回答我的朋友和我的學生呢?想了在想,我是真的資質魯鈍渾然無解?
張榮發先生一直是我這輩子非常敬重與敬佩的偶像,我回想1998年,我有幸能蒙張榮發先生接見,聆聽他對於創辦包含海運與民航的航運學院的構想。一個多小時的會面時間,張榮發先生談得非常高興,幾乎都是張榮發先生在講話、在訓勉我們,言談間無時無刻充滿了他對航運的熱情與理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榮發先生他談到,他非常的希望學校能有機會開放部分名額或是一整班都可以,他希望能找偏鄉的、弱勢的優秀孩子們,提供他們全額的獎學金與生活津貼,培育他們成為長榮專用的海空運人才。
我從張榮發先生的理念中,感受到這大概是最有慈悲、最有智慧的人才培育理念,作為點傳師的典範,張榮發先生當然是當之無愧的。
這個理想,在1998年那時的教育部招生的所有管道中是不被允許的,也因此海洋大學並未能與長榮成功攜手。但是張榮發先生的這個理念,的確是成為我後續提出「菁英式海事教育」的思想啟發的根源。
長榮專班很快就要開班了,我的「惑」還是無解,但也或許不用解了,只有請託董事長先生仍能不嫌棄的繼續照顧現在「有照」的「無業」船員還有台灣這三個海事院校的其他孩子們!
謝謝您!並祝
健康愉快
陳彥宏敬上
27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