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62
:::
海運新聞討論版

造新輪征四海 船王要重登世界第一 鋼鐵意志 佈局全球

路過的訪客
2011-10-25 16:49 #
一九六八年,以一艘中古雜貨輪起家的長榮海運,十七年後成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張榮發登上世界船王寶座,「EVERGREEN」標誌隨著長榮貨櫃輪遠征四海。近年這項紀錄雖被國際海運集團超越,但 張榮發坐在集團總部辦公室裡信心滿滿地說,「我們陸續建造百艘新船,這些做起來之後就又是世界第一了。」

  張榮發神采奕奕,說話中氣十足,並且展現驚人記憶力。他以流利台語說:「年紀大了,古早的事記得很清楚,反而是今天早上的事,下午就忘了。」

經營香蕉船 奠下航運基礎
  「人家船頭船尾都搞不清楚,就開船公司了,我難道不行嗎?」採訪中,他首次透露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初以新台幣五十萬元投資新台海運,四年後離開時領回四百多萬元,「若以現在價值估算,這筆錢應該高於四千萬元」。

  光復後,張榮發決定與友人合夥創業,三人合資一百五十萬元開辦新台海運。「當時我到日本買中古船經營香蕉船,經營台日間黃金路線,認識了香蕉大王陳查某。」「旗山香蕉外銷日本,很受歡迎,每次船進港,山上升起紅旗,蕉農就開始採收香蕉裝簍上船。」

  「那時候貨主如皇帝,船公司招待貨主吃飯,晚上去北投酒家,之後續攤打麻將,如果貨主輸牌,可能打到天亮。」張榮發回憶,「為了避免影響次日工作,我只好放水,故意讓貨主贏牌。」(哄堂大笑 )

  在新台海運時期,香蕉船生意大好,但張榮發認為須發展遠洋航線才有前景,不能只靠近洋航線。不過,另二位合夥人不同意,張榮發 於是另起爐灶,與蕭家兄弟等人創辦中央海運。三年後,雙方又因理念不同拆夥,張榮發於一九六八年獨資創辦長榮海運。

放眼遠洋線 獨資創辦長榮
  一九七五年,長榮海運開啟台灣貨櫃革命。為了訂購貨櫃船,張榮發向日本丸紅商社爭取貸款,對方嚇一跳,運輸保險部佐籐甚至嘲笑:「你這麼小的公司也想做貨櫃船?」後來幸經船舶部保(土反)部長強力推薦,丸紅終於同意支持長榮做貨櫃船。不料,短短十年間,長榮集團在一九八五年就成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

  「我們從最初的六百TEU(廿呎標準貨櫃)貨櫃船做起,現在已經做到八千TEU以上。」「當年我們率先做一千二百TEU貨櫃船,全世界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張榮發回憶,數十年奮鬥過程中,長榮創造了許多第一的記錄,長榮更是全球第一家打破百年運盟壟斷遠歐航線、第一家開闢環球雙向貨櫃航線的船公司。

  每一次創紀錄,背後都有無數艱辛。在這麼多挑戰中,開闢歐洲定期航線遭運費同盟圍剿的過程,最為驚險。「別人三個月就倒了,我撐了三年還沒倒。」張榮發說,「當時盟外船根本無法打進歐洲航線,百年歷史的運費同盟全力封殺,長榮完全是靠最優服務與合理價格突圍。」「外國人時間一到就下班,但是長榮人一定等到貨主來提貨,即使等到天亮也要等,這就是長榮的精神。」

遭運盟封殺 靠服務價格突圍
  這位年過八旬的船王,一生經歷無數驚濤駭浪,鍛鍊出鋼鐵般的意志;不論多大的險阻,都難不倒他。在他的運籌帷幄下,長榮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發展為全球最大貨櫃船公司。他謙虛地說,「這是老天保佑!其實,船隊規模不一定要拚到第一,現在即使排名第四,貨櫃滿載,我就很高興了。」

  深謀遠慮的張榮發,透過海運、航空團隊拓展全球版圖,真正實現「立足台灣、放眼全球」。他更無時無刻提醒政府,「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要向海外發展。」
路過的訪客
2011-10-25 16:40 #
有話直說 對總統也一樣 林省三:長榮是總裁罵出來的

平時笑口常開、慈悲為懷的張榮發,年輕時脾氣很大,罵起人六親不認。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林省三說,「總裁年輕時脾氣之大,聞名中外,上至總統,下至平民,不對即罵,毫無忌憚,公司主管挨罵更是常事。因為他的脾氣,成就了今日的長榮王國。」不過,隨著年歲增長,罵人材料變少,現在張榮發比較少罵人了。

  原在交通部航政司擔任科長的林省三,在張榮發邀請下進入長榮服務迄今卅七年。他指出,「長榮是總裁罵出來的。」他是有話直說,做不好就罵,動機是希望公司變得更好。

  「總裁是我的貴人,他改變了我的命運。」林省三在交通部任職時,太太罹患重病,需要龐大醫藥費,政府機關待遇微薄,張榮發知道了,馬上邀請他加入長榮,令他感恩在心。「當年我只是個小科長,加入長榮才有今天的發展,如果留在交通部,最多或許擔任常次,之後就告老退休了。」

  林省三說,總裁有敏銳國際觀,知道商機在那裡,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過去開闢美國線、歐洲線,都會事先做好市場調查。當時公司規模不大,開闢美國線就花了一百萬美元做市調,後來航線一開就滿載。

  「長榮與台灣經濟成長息息相關,總裁在經貿與外交方面都發揮極大影響力。」林省三指出,早期台灣洋菇罐頭出口到歐洲很受歡迎,被視為金礦,當時同盟船運費太高,長榮開闢歐洲線後,幫了廠商很大的忙。長榮如果沒有開闢美國、歐洲航線,台灣對外貿易會受到外國輪操控,很難發展。另外,長榮與巴拿馬政府建立良好關係,張榮發在國民外交方面也出了許多力。

  林省三指出,「連上天也幫助總裁。許多重大決策,當時大家看起來不對,但是最後證明他是對的,上天在幫他。後來在他的鼓勵下,我也信奉了天道。」

  許多人想知道張榮發成功的祕訣,林省三歸納出三個字「道德心」。他說,「總裁有道德心,賺錢是為了回饋社會。如今我的年紀大了,越來越能體會這一點。」
路過的訪客
2011-10-25 16:43 #
貴人 一輩子感念 曾走投無路 丸紅商社及時金援

長榮海運成立初期,沉重的財務負擔讓張榮發喘不過氣來,曾經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步。他向當時往來的彰化銀行借新台幣五十萬元,不料碰一鼻子灰,後來幸經日本丸紅商社伸出援手。張榮發說,「我原本只要借卅萬美元,丸紅竟主動提供六十萬美元。」當時服務於丸紅的保(土反)清志、長澤正彌與橋本勳是他這輩子最感念的貴人。

  「創立長榮時,沒日沒夜,很辛苦。」當時三艘中古船陸續發生事故,幾乎周轉不過來,於是他向彰化銀行借款應急。「別人借錢只要二個保人,彰銀卻要我提供三個保人。」張榮發提起這段往事仍非常生氣。

  在走投無路之下,張榮發搭飛機到日本去向丸紅商社求助。他估算,如果公司要恢復正常營運,大約要卅萬美元才能勉強度過難關,但要開口借這麼大筆錢,心中非常掙扎。當時丸紅商社課員橋本勳帶他見保(土反)部長、長澤副部長,沒想到他們評估後,願意提供六十萬美元的貸款。

  取得了大筆貸款,張榮發深表感謝,當天晚上搭飛機回台灣,次日這筆六十萬美元款項已匯入彰銀戶頭。出了一口氣的張榮發說:「我馬上通知彰銀,將這筆匯款全數轉出。」後來長榮海運業務逐漸上軌道,半年後即償還丸紅卅萬美元,不到一年內還清六十萬美元。「長榮能有今日的發展,要感謝保(土反)、長澤與橋本勳等人的幫忙。」
路過的訪客
2011-10-25 16:47 #
不屈不撓 展現台灣精神 國際化領航舵手

18歲第一次上船,張榮發曾是頭上綁著毛巾力抗暈船的懵懂少年,之後歷經無數驚濤駭浪,憑著過人的毅力突破重圍,如今造就了橫跨海陸空、員工高達2萬7千人、據點遍佈全球5大洲90多個國家的長榮集團。一生與大海結緣的張榮發,帶領長榮乘風破浪、不屈不撓的表現,正是台灣精神的最佳寫照。

  走進張榮發辦公室,牆上掛滿來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法國總統席哈克、義大利總統、馬來西亞國王、巴拿馬總統等人贈勳照片,表揚張榮發對國際海運的貢獻,國內企業界中,無人出其右。推動國際化過程中,張榮發與多國政要建立良好友誼,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義大利前總理暨前歐盟主席普拉迪等人,在長榮歡慶40週年之際特別寫信向張榮發道賀。

  俗諺「行船人三分命」說明了跑船的危險與辛酸。張榮發的爸爸、大哥、二哥都在船公司工作,冥冥之中似乎註定他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生長在日治時期、接受日本教育的他,光復初期由於不會說國語,曾短暫失業一陣子,沒有人料到日後他會成為世紀船王。

  回首來時路,張榮發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出航,1944年初奉派到「貴州丸」,上船就吐得唏哩嘩啦,日籍事務長指示他抄寫18份名單,他抄了整晚到天亮。次日被告知「只需5份,其餘13份燒掉。」當時他心中暗罵「臭事務長!」事後才瞭解,事務長藉此訓練他,即使暈船也可以工作。他笑說:「後來我也這樣訓練年輕人。」

  長榮集團發展到今日的規模,沒有任何僥倖。從開闢中東線到歐洲線,長榮均遭遇國際運費同盟圍剿封殺;不過,信心滿滿、不怕失敗、不服輸的張榮發,遇到對手愈強悍,愈不屈撓,憑著過人膽識與前瞻佈局,最後總是成功突圍,令世人刮目相看。

  儘管身價數百億,張榮發自認是個「普通人」,行事特別低調。他私下也有輕鬆的一面,有一次赴日本出差時撥空逛超市與百元平價商店,還買了大罐洗髮精,原來他不知台灣也有賣!此外,他愛吃冰淇淋,認為法國Berthillon冰淇淋最好吃,一度考慮將該店買下來。

  「我是一個喜愛工作並從中得到樂趣的人。」張榮發在84高齡依然壯志凌雲,準備帶領長榮集團再創高峰。他的擇善固執、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也為企業界豎立良好典範。
路過的訪客
2011-10-25 16:49 #
  長榮航空二十週年前夕,八十四歲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接受中國時報總編輯王美玉率領採訪團隊(與作家小野)專訪。張榮發雖然擁有數百億身價,名列《富比世》全球億萬富豪榜,但他引用日本諺語強調,「金錢是在天下流轉的,非個人所能佔有。」他若死後,將把剩下財產全部捐給慈善基金會,從事社會公益。

  張榮發的辦公室裡,牆上電視螢幕顯示長榮的全球船隊與班機移動路線與位置,展現長榮集團佈局全球版圖的氣勢。

企業傳承 主張傳賢不必傳子
  事業成功之後,張榮發相當關注慈善工作與社會責任。對於企業傳承,他主張傳賢不必刻意傳子,「不會勉強孩子繼承父業,如果子女對公司經營沒有興趣,讓他們單純擔任股東就好。經營管理可以交由優秀專業經理人。」

  針對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呼籲全球富豪捐出半數以上財產,張榮發 相當認同並支持這樣的精神。他說,「留太多財產給子孫爭吵,很不好。」「我沒有把財富看得那樣重,每個人一輩子能花的,其實有限,能作善事救人,我就很高興。」

  張榮發在日本震災捐了日幣十億元,台灣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以及中國川震等重大災變後,他也都慷慨解囊,並積極參與災後重建。他捐款成立基金會,從事慈善和文教等工作,每年提供全台將近四百所高中職、近百所大學院校清寒學生助學金。

救災救貧 曾高價收購高麗菜
  張榮發每天詳閱基金會報表,監督金錢的使用與效益。「當年我特別拜託警政署長王卓鈞,目前基金會在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和台東等地成立聯絡處,結合地方管區警察力量,幫助貧窮弱勢的學子與家庭。」他說,除了核發案主必要的救助經費外,另多加兩千元,這筆錢用來臨時救急,還可以儲蓄,「我頭腦很清楚,我都幫他們想得很仔細啊。」

  有一次,張榮發看到高麗菜價格慘跌的新聞,菜農把高麗菜倒在縣府門前抗議並以卡車輾過,「我很痛心!馬上打電話請基金會全數收購。」隔天張榮發基金會以十元高價收購,員工每人兩顆,有計程車司機看到提著兩顆高麗菜的人,馬上認出是長榮員工,員工也樂得分一顆給司機。

照顧員工 是企業主的責任
  回顧創業過程,張榮發如同一位船長引領大船走向世界,展現霸氣與企圖心。他不斷擴張版圖的過程,太太也非常擔心。張榮發強調,他不只是為了自己養家餬口,還得照顧一大群員工,這是企業主的責任,也是社會責任。

  他相當自豪,從未欠過員工薪水。二○○一年美國九一一事件重創全球經濟,長榮集團當時採取減薪,最高還減到三分之一,他當時就說,這筆錢是「向員工借的」,等到景氣恢復後會歸還。後來,他果然兌現承諾。

  另外,在二○○九年金融海嘯衝擊下,長榮航空虧損高達一百六十億元,張榮發決定長榮航空也比照長榮海運同樣加發兩個月年終獎金,讓大家都能過好年。

公司財產 是人才而非錢財
  「公司的財產不是錢財,是人才;沒有人才,錢要從哪裡來?」張榮發說,當老闆的人,不能只顧著自己有錢,口袋裝滿滿,卻不顧員工死活。老闆有得吃,也要分給員工吃、分享給社會。

  除了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張榮發認為,員工最重要就是「道德心」,他常以此訓勉新進員工,隨時都要謹言慎行,不可以胡作非為。

  張榮發的發跡,是台灣人走向世界的縮影。他的慈善心,也展現本土企業家素樸與感恩的一面。他常說,「人來到這世間都是有因果循環,我的成功,可能是上輩子的修為,但這輩子也要作更好,才能回饋給社會。」至於下一回呢?「我就不要下來了,」他幽默地說,他可以不用那樣辛苦,留在天上當神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