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62
:::
船員事務討論版

高齡議題已不再只是已開發國家的問題,發展中國家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shipcare
2016-01-12 22:58 #
1982年聯合國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召開第一屆因應高齡的國際行動方案;。第二屆高齡議題的世界大會於2002年在西班牙的馬德里舉辦,該次會議中指出高齡議題已不再只是已開發國家的問題,發展中國家也面臨類似的挑戰。因此在21世紀,高齡議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現象。
高齡議題的出現,主要源自其人口趨勢的轉變,生育率的下降、、、、影響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而先進國家人口老化問題,會比開發中國家嚴重。此高齡化的程度及發展速度與國家的人口生育率、老年人口健康壽命的延長因素,有高度關聯。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5年所公佈的世界勞工報告,公共年金的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已從1960到1984年之間呈現雙倍成長,且是工業發達國家政府支出的最大宗。造成各國年金支出大幅成長的主因是:放寬領取年金的資格。隨著平均餘命延長、依賴人口比提高、人口高齡化等因素,使得年金的財務結構,面臨很大的問題。因此,學者呼籲如果年金製度不改革,將會提高政府預算赤字。
由於年金改革的壓力持續存在,但提高繳費比率,其實在政治上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另外,如果透過提高稅收(包括年金領取者)或是增加對企業的課稅,都是因應年金支出壓力的方法,但恐怕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競爭力與生產力。因此,比較可行的政策選擇應是透過提高高齡者的勞動參與,進而提高稅基。
台灣高齡勞動與退休現況
與國際相比,台灣在2004年55~64歲年齡層勞動力參與率僅有41.5%,離歐盟在2010年欲達到的55%,有將近13.5個百分點的差距。
以2004年的資料為例,高齡者的勞參率與日本差距高達18個百分點(50~54歲)、28個百分點(55~59歲)、21個百分點(60~64歲)。與美國的差距也達到16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17個百分點。再與經濟發展水準較接近的韓國相比,其高齡勞動力參與率也明顯的高於台灣
政府必須讓有意願且有能力工作的高齡者可以繼續留在勞動市場貢獻心力,即使已經超過法定的退休年齡,也能協助企業願意繼續再僱用這些退休高齡勞動者。或是降低年金給付額度、發展私人年金來加以補充,但對於那些無法加入私人年金的高齡者,則需有其他的補救,以免擴大不平等。
最後,政府可以透過提高法定退休年齡,藉此調整年金繳費者與領取者的比率。過去的法定退休年齡訂在65歲,當時的平均餘命低於50歲;但現在平均餘命已將達到80歲,而退休年齡仍停留在原點,恐不適當。
目前OECD多數國家,則是朝三種改革方向並行,包括提高法定與實際退休年齡、提高繳費的額度、私人年金。基本上即是符合三層的年金體系(包含基礎年金、勞動附加年金及私人年金)。
台灣目前正面臨「全球化、高齡化、少子化與移民化」之挑戰,我們除了政治上的紛爭外,宜更加關注生活在這塊土地人民實際的生活與感受,內部人口與社會的變遷加上經濟上的全球化,已讓我們所處的結構環境,出現明顯的變化。我們需要更積極的行動,來關懷我們這塊土地的人民,我們需要更好的準備,讓台灣能順利迎向「高齡社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