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62
:::
航運管理討論版

[討論]中國成造船大國有待努力

whyme910
2005-12-05 23:29 #
2005-12-5 縮圖 圖:在外國金融界眼中,中國造船業問題是帶有根本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造船業近年發展蓬勃,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外界估計,中國出產的船舶噸位在2015年將佔全球造船業產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國之一。然而,德國船舶融資市場權威的漢堡HSH Nordbank近日發表中國造船業發展調查研究報告指,若中國要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必須解決造船科技落伍、融資能力不足及質素管理欠佳等問題,並預言在未來十年的激烈市場競爭中,中國船塢數目將由現時約1200家淘汰剩10至15家。 漢堡HSH Nordbank去年底至今年四月期間,派遣專家組隊訪問中國14家大小船塢進行實地考察,並在造訪過程中訪問了各造船廠的管理層、財務部門及技術部門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造船廠在經營及生產各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千家船廠減至約十數家 目前,中國約有800至1200個船塢,當中約六成具備能力生產遠洋船舶,而低勞工成本是中國造船業的最大優勢。勞工成本向來佔船舶生產成本達三成之多,中國船塢的成本低於日本同業約20%至30%,以致船舶產量及生產效率近年大幅提升。不過,市場競爭激烈造成的汰弱留強過程,將令造船市場大幅整合,根據挪威船級社分析,中國的造船廠數目會在未來十年合併、減少至10至15傢俱實力規模的大船廠。 報告指出,中國造船業主要分為五大勢力:一、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和國營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SIC),分別聘用10萬員工和17萬員工,兩者所佔的中國市場份額達六成之多。二、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旗下五家子公司在南通、大連、廣州、上海及廈門等中國沿岸城市均設有造船廠。三、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旗下造船廠主要遍佈長江流域。最後兩類分別為省政府擁有的地區船塢及中國地方民營小型船塢。 報告稱,CSSC和CSIC等中國領先的造船廠已釐定清晰的業務策略,在生產遠洋船舶方面已有穩固基礎,同時積極擴展業務領域至貿易、融資及科技研究等不同範疇。研究隊伍認為,CSSC旗下的浦東中華船廠是造訪的14家船廠中最完善的一個,船塢泊位達18個之多,並擁有生產德國MAN B&W發動機的專利權。 與此同時,CSSC的外高橋船廠設備先進,剛於本年六月動工的上海長興島項目亦勢將成為全球最大船塢,船塢將為行業提供達8萬個就業機會,預料該集團將帶領中國造船業走向高峰。大型造船集團發展目標清晰、市場策略得宜,但小型船塢的情況就完全相反。 小型船塢欠缺市場定位 小型船塢欠缺市場定位,生產技術及質量停滯不前。低勞工成本及龐大市場需求是其僅存優勢,相信在市場需求回落及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小型船塢將難以生存。 報告又指,市場競爭激烈,推高原料價格及降低船舶售價,小型船塢在融資方面的應變能力不足,已面對嚴重的財政問題,甚至瀕臨破產邊緣。鋼材價格近年不斷攀升,預料價格在明年初仍未有回落跡象,加上造船訂單數目太多,內地鋼材供求失衡進一步推高有關成本,造船廠營運成本不足,與船東重新商討合約條款的情況時有出現。 據瞭解,部分造船廠未能爭取訂單,停工超過兩個月後,已接近破產邊緣,而財政狀況欠佳的造船廠,在向銀行融資及借貸時亦出現困難。另外,中國的金融機構在該行業的融資服務經驗尚淺,銀行的地區分部貸款能力不足,也是構成船塢財政問題的主因。 船廠質檢程序不夠嚴謹 報告特別提到,中國造船業在質素管理方面普遍低於國際市場水平,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儘管大部分船塢均擁有ISO 9001證書,但不少船塢只有生產江、河船的經驗,在設施、工序及管理層等各方面的素質仍有待改善。此外,中國造船廠質檢程序不夠嚴謹,質檢部門只供生產線主管監督,與世界級造船廠的做法相比略嫌粗糙與不足。 具規模的造船廠通常會設立獨立驗船部門監督,同時由總經理及其他部門總監進行多重審查,以確保船舶生產質素。訂造船舶的船東甚或聘請具專業資格的造船專家,在船塢監督生產過程。 另外,中國大陸電力供應中斷的情況時有出現,也對船塢運作造成一定影響。中國沿海地區為工業及經濟發展重地,龐大的能源需求令電力供應不足,政府惟有按私營機構對經濟發展的優先次序及貢獻,作電力供應安排。A級公司可獲得無限量的電力供應,但在上海附近的船塢普遍被評為B級,電力供應每週約有兩天時間中斷,情況影響船塢運作及生產進度,令部分造船廠被迫在週末運作。 仍有足夠時間進行整合 報告結論指,綜合上述各種問題,客戶對船舶質素要求逐漸提高及市場競爭激烈,將迫使中國造船業大規模整合,同時提升勞工生產力。船塢的勞工成本雖然低於其他造船國家,但員工的生產力也屬低水平,相信行業的整合過程以至造船廠之間的併購活動,將大幅減省人手,造成大規模失業,情況將成為政府未來的一大挑戰。 不過,報告仍看好中國造船業的長遠發展,認為海運業及造船業未至於急速衰退,加上現有的造船訂單讓船塢在2009年前仍保持生產,絕對有足夠的時間及市場空間進行漫長的整合過程。